2021年8月31日,余大哥在荷枪实弹的塔利班士兵的保护下向全球现场直播美军撤离阿富汗的第一天。
一
我打开朋友圈,默默凝望着这张照片,为远在阿富汗的余大哥送行。
照片定格在阿富汗时间2021年8月31日6:29,那是美军在当地盘踞20年后撤离的第一个清晨。开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的一辆轿车上,余大哥坐在前排,通过凤凰网向全球现场直播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而在这位中年男人的身后,是他的保镖——两名塔利班士兵。他们手中的AK-47步枪向所有人宣告,其实战火还没有走远。
二
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我和余大哥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都不会有交集。我不了解他的一切过往,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个商人,从中国远赴万里之外的阿富汗淘金。
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了他——作为一个生意人,余大哥有着广泛的人脉,能与塔利班高层称兄道弟;在镜头面前,他表现得沉稳、老练,在枪炮声中也不见一丝慌乱;理工科的背景则让他逻辑性极强,能把阿富汗的复杂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
于是,我邀请他成为凤凰网驻阿富汗的战地特约观察员。
三
在我24年的媒体生涯里,一直信奉着这个理念:优秀的记者,包括自媒体人,一定是“living for news”,而不是“living by news”。他们要在骨子里表现出对新闻、对内容的狂热,心中家国天下的情怀远胜于报酬,愿意付出一切去追求真相。
但在今天,“living for news”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求。很多内容工作者——特别是自媒体人,他们的唯一追求是流量。就像在后来的俄乌战争中被封禁的那些账号一样,连乌克兰在哪个大洲都没搞清楚,就可以大放厥词。
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意人,把内容当生意,把粉丝当韭菜。而余大哥,一个本来靠着国家贸易养家的中年男人,骨子里却流淌着“for news”的血——
他一家家敲开阿富汗居民的房门,爬上人家的阁楼,为寻找最适合慢直播喀布尔全景的制高点。
他突破层层关系,拿到了塔利班授权的采访函。在采访中采访函被士兵撕毁,手机被没收而且挨了鞭子。但这不能阻挡他穿越铁丝网,进入喀布尔机场的生死之门。
他掀开盖在尸体上的白布,一一辨认他们头上的弹孔,最终发出了《喀布尔机场平民是被美军狙杀》的报道,让凤凰网领先BBC、CNN三天。
在喀布尔机场爆炸前15分钟,他依然在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采访,随后的爆炸造成了近200人死亡……
四
2021年8月31日,余大哥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从当地时间凌晨5:30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喀布尔开始,他登上了喀布尔郊外的一座小山,连续12小时直播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的第一天。
凤凰网将这次直播主题定名为《20年轮回》。
就在前一个夜晚,伴随着最后一名美军登上C-17运输机,美国宣布了完成从阿富汗撤军。
这是一次悄无声息的撤离——比对外公布的时间提前了一天。在撤离之前,美国人掐断了机场的通信信号,并关闭了所有灯光。他们一共动用了5架飞机,仅用了20分钟,就借着夜色的掩护,消失在这片混乱、充满矛盾、富有与贫穷共存的土地上。
一个长达20年的时代结束了。
与美军一度共管机场的阿富汗塔利班对此也完全不知情。当他们重新打开灯光之后,面对的是人去楼空的机场。所有人震惊了,“灯下黑”就在身边发生。原本在次日,这里可能会有一场他们与美军的交接仪式。
% d- p% y$ Q3 {1 @; ]3 ?" l# u3 t6 M! a8 O* i3 W
3 x) ? X2 X: {5 i[backcolor=rgba(96, 96, 96, 0.8)]Loaded: 100.00%" d+ Y1 p+ `7 {5 f: o' z
. \+ o1 [* B2 Z% ^* h; z1 W1 Q0 A
% ~ r' ]1 a* Y3 E/ E2 j% q j5 G! K% Z
1 B5 y1 ~ ~3 k8 |1 }7 k& I% q# P7 ?$ s
/ k' N" l) @+ Q6 }; |. ?! G' j" ]Picture-in-PicturePause[size=1em]Current Time 0:22
# A, N% j3 y7 h
[size=1em]/
1 o& j9 G4 c: \$ K2 i
- Z+ r. `0 C, B; K) I# a[size=1em]Duration 0:38
E5 U) x' z3 O: z
6 M2 n# Y k% J: n5 |+ e
FullscreenMute[backcolor=rgba(115, 133, 159, 0.5)]4 [3 Q% N0 Z+ D2 ]7 J' W7 E9 X/ P
& R/ ~5 }6 w6 X8 Q9 ]9 ^% } U# ]- B+ [( |' e" m2 Y) Z4 J$ E$ G
8 Y: C4 d8 X( T( A- ]
. E: r6 @& _. H5 c( l; M- q# j1 j8 p$ K! O; [
4 Y+ l1 g4 U9 z9 Z! e5 c
& k6 g7 M, i% w5 u
- b0 L B; V5 j; G* g( B" Y
' c+ n+ b1 B/ @& q/ V自动播放
. }" T8 x- e3 l/ Y R0 J' q几家国际通讯社率先报道了这个消息,仅仅是一个消息,没有图片,更无美军撤离后的现场视频。
在凌晨得知美国人提前撤离后,余大哥依然表现出了他的沉稳和老练。我们迅速通了电话,在10分钟内做出了更改直播主题的决定,从“直播美军撤离”到“见证美军撤离后的喀布尔的第一个黎明”,以及接下来12小时的全城直播。
更重要的是,就在凤凰网的这次直播中,我们独家播放了几段可以记入历史的视频:当塔利班重新开灯后,空空如也的机场。这取决于余大哥提前一天的布局,为防万一,在与我商议后,他安排了塔利班机场的守卫负责人携带着凤凰网的拍摄设备,在8月31日晚做了多段现场记录。正是这次的“奇兵”,让凤凰网在全球媒体中独领风骚。
3 F0 ~, H. m/ {* ]% S, t
Q) \8 b* W" X; H$ U5 e; i: p, G3 ]; k5 f% G0 Y
0 Q2 l1 G' n8 \# L' o( a7 t; G& V
$ J6 {# P7 }( U: b
自动播放
4 ^9 D9 T1 u. c" L0 x1 n从全城制高点到机场,从机场到大清真寺,从大清真寺到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喧嚣的街头,茫然的公众,一队队留着大胡子、荷枪实弹的塔利班士兵,以及难以预测的未来,余大哥把他们串联在一起,加之后方专家的点评,让凤凰网的数百万网友大呼过瘾,我们也收获了几万条留言和点赞,其中有一条是:
“你们用生命谱写了凤凰传奇!”
阿富汗时间2021年8月31日下午5:30左右,余大哥又登上了喀布尔郊区的那座小山。历史性的一天已经过去,夕阳斜下,暮色渐沉。望着喀布尔河,这个理工男以《临江仙》作为直播的收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直播结束后,我们通了一个比较长的电话。我说:“每次做报道,我都把它当做一场战斗。您虽然是新手,但绝对有老兵的素养。”他笑笑说:“你是一个优秀的指战员。”
五
阿富汗直播的经验被我写进了《凤凰网重大报道处理规范》《凤凰网直播规范》,余大哥也因此成为“凤凰网全球观察团”中的重要成员。但新闻就是这么功利,转过年来,俄乌战争爆发,而国内疫情逐渐吃紧,我们对阿富汗的关注度大不如前,我和余大哥也少了联系。
但我依然能在凤凰网的报道里看到他的身影——作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余大哥一直在见证和传播中国对阿富汗的桩桩义举。他现场报道了中国向阿富汗捐赠新冠疫苗,探访阿富汗坎大哈的“中国医院”,并长期关注塔利班掌权后阿富汗女性的权力。作为一个在阿华商,他也尽己所能帮助这个国家的穷苦人,比如在中国的中秋节为当地穷人赠送大米,还出资兴办中文学堂,为阿富汗的孩子们提供受教育机会。
“在这几十个孩子里,如果真有人因为这个学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镜头里,余大哥说。
直到这个月初,因为他和凤凰网续约的事情,我们进行了沟通。他很关心北京的情况,并邀请我疫情结束后一定去阿富汗。
“来这里,你会对世界有新的认识。”他说。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在2019年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并立刻付诸行动——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让我面对过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场景,但从未去过战场。而我的骨子里也流着“for news”的血,无论身在何地,身处何位,只要有新闻,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报道它。而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侧面,则是让我的报道更真实、更深刻的动力。
但今天的疫情,让下楼出小区都成为一种奢望,又怎么可能远行万里之外呢?
于是,我无奈地回绝了。
六
随后,就传来了他去世的消息。开始我还不信,下意识地用微信给他拨了过去,但再没有听到那个沉稳的男中音。当天下午,凤凰网驻阿富汗的另一位观察员证实了这个噩耗。
我很难过,然后就是静静地接受。最近几年,身边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意外实在是太多了。每次都不愿相信,但最终只能面对现实。那个曾经静好的岁月已经离我们远去;而那些为我们岁月静好而负重前行的人,也在一个个消失。
我翻出了贺铸的那首《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七
余大哥去世的时间是2022年5月17日,原因是突发脑血管疾病。5月22日,在万里之外的阿富汗,当地的朋友为他举行了葬礼。他的骨灰将由夫人带回中国,魂归故土。
在前不久一位前辈的葬礼上,我曾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会死三次。第一次是心死,所谓“哀莫大于心死”,此后他留在世上的,只有自己的躯壳;第二次是身死,就如同那位老先生西去后,身体化为灰烬;还有一次,就是这个世界彻底把他遗忘。
对于余大哥,我想这个世界终究会记得他。因为他穿越战火,把最珍贵的镜头留了下来;而他那执著的精神,也必激励我辈:前路虽然艰辛,但绝不放弃。
最后,让我们对这位“老兵”再次致敬:
余勇,网名“阿富汗余大哥”。1973年生,1995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工学学士。2017年赴阿富汗从事工程建设和进出口贸易。曾穿越战火,独家报道美军撤离阿富汗全程,被凤凰网特聘为驻阿富汗观察员。
2022年5月17日辞世,享年49岁。
(作者系凤凰网副总裁兼执行总编辑)
# z& ^) c1 b& M* x! G/ m6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