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i/ x; B( B' Z) F
美国司法部外景。资料图片
据美国之音报道,美国司法部近日宣布停止执行“中国行动计划”,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目标国家更为广泛的安全战略。司法部主管国家安全的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表示,司法部将扩大打击范围,“全面应对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等敌对国家带来的安全威胁”。
“中国行动计划”自2018年11月推出以来,就在美国国内频频引发争议,招致广泛批评。如今,美国为何叫停“中国行动计划”?此举释放哪些信号?专家分析指出,美国暂停计划恐非迷途知返,而是为了“重启计划”。
迫害华裔
2018年11月,美国司法部启动“中国行动计划”,以应对所谓的来自外国的“安全和技术威胁”,宣称该计划旨在调查被认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商业机密窃取和经济间谍活动。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报告披露,该计划甚至对诉讼数量有硬性要求,指示美国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
“中国行动计划”将矛头直指在美国工作的华裔科研人员,或者与中国有交流合作的美国科学家。数据显示,“中国行动计划”启动后,美国政府发起2000多项调查,提起至少23起刑事诉讼行动,数百名美国科学家遭到政府调查,数十人因刑事指控被捕,其中绝大多数为华裔美国人或中国人。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行动计划”总共起诉了148人,其中88%的被告是华裔或者华人。
“‘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企图切断中美两国间正常科技交流的手段。”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叶海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者孙成昊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中美科技人才交流和人文交流的频率和密度,大大降低了中美科技人才交流的积极性,对一部分科技人才造成误伤;另一方面削弱了中美民意基础,加剧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激化美国国内对华裔、亚裔群体的种族歧视;此外,还引发了科技领域的“寒蝉效应”,让更多少数族裔科学家对自身处境产生担忧。“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很大程度得益于其开放包容的人才体系吸引了全球各国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交流合作。然而,美国将国家安全泛化到科技、教育领域,对美国科技人才造成更多负面影响,削弱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全球吸引力。”他说。
批评不断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国司法部助理部长马修·奥尔森近日表示,司法部此前对“中国行动计划”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审查,并得出结论:亚裔美国人和学者社区长期以来对该计划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该计划不仅助长了歧视,还损害了美国吸引顶尖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的利益。
3年多来,“中国行动计划”不断受到美国科学界和民权组织的批评。全美各大学将近2000名学者曾联名致函美司法部长,质疑该计划;20多个亚裔团体曾联名致函美国总统,要求停止该计划;美国华人联合会在美司法部外组织抗议示威活动要求停止“中国行动计划”;192名耶鲁大学教授曾联名致函美国司法部长加兰称,该计划存在根本性缺陷,要求停止该计划。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主编霍尔顿·索普撰写社论文章称,该计划严重阻碍了中美科学合作,与科学界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孙成昊分析,如今,美国暂停“中国行动计划”,主要原因是该计划在实操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扩大化和扭曲,影响了美国科技工作者的正常交流,加剧了对亚裔等少数族裔的种族歧视,这些社会问题是拜登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拜登政府暂停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处理该计划在美国国内引发的社会问题,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态度发生大的转变。
叶海林表示,从现实角度考虑,“中国行动计划”并没有达成预期目的。首先,“中国行动计划”名不正、言不顺。在美国国内,很少用某个国家作为司法项目的名称,“中国行动计划”涉嫌种族歧视,不符合美国政治正确的要求,引发民众质疑。此外,该计划的实施手段和目标的关系并不明确,实施的“性价比”不高。事实证明,该计划的主要受害者是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科学家,并没有达成特朗普政府计划的打压中国的目的。此外,受美国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的许多措施采取否定态度,该计划也是其中之一。综合各类因素,拜登政府选择暂停该计划,换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进行对华科技打压。
虽停未止
“尽管美国暂停‘中国行动计划’释放了中美在科技领域关系和缓的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竞争的态度有本质改变。”孙成昊说,可以预见,美国将继续把中国视作科技领域的主要竞争者之一。
奥尔森表示,美国需要采取更广泛的做法来应对当前的威胁形势,司法部将继续毫不留情地打击间谍活动和网络威胁,并将其必要性扩大到俄罗斯、朝鲜、伊朗等其他国家身上。司法部下一阶段的战略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核心领域的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活动,违反出口管制和制裁的威胁;保护知识产权、有关美国人和供应链的私密信息以及保卫民主免受所谓其他政权带来的日益严峻的威胁。“尽管‘中国行动计划’已是过往,但司法部将继续全力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他说。
美国大型民权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高级职员律师帕特里克·图米说:“移除‘中国行动计划’的名字还不够。如果要保证这个歧视性的项目真正彻底结束,拜登当局必须对司法部长期以来以国家安全为名的种族定性政策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叶海林认为,“中国行动计划”是美国系列反华政策中的一部分。美国政界一致认为,在中美科技合作中,中国获得了对美竞争优势,因此美国希望割断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从而遏制中国发展。因此,即便“中国行动计划”伤害中美关系,破坏全球产业链及科技创新的合作氛围,但美国未来改变这一政策趋势的可能性很低,中国对此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最根本的应对之法。(记者 高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03月17日 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