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会员
- 积分
- 62
- 金钱
- 16882
- 威望
- 62
- 注册时间
- 2010-9-10
|
友情提示: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以防诈骗。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谢谢。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 k+ Q/ ~5 Y: b
3 K x t; f4 M, o" {: K 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会儿电视,再多玩一次游戏,再多听一个睡前故事……类似这样“没完没了”的央求常常让父母难以应对。8 e! r0 A$ a3 x
6 ]4 l% u& A" `+ L3 x! M
父母不愿意总扫孩子的兴,更不希望成为孩子眼中的“大恶人”。但是,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凡事都有节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没完没了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是许多家长发现,经过种种努力后,自己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9 z! A2 e: O/ H1 w) ^% m
, \* \& r& {/ M% v 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
' K: Z& ?( ^2 z8 E% j; T" \- \
* m" v6 [5 T' I8 X+ M4 v, R3 J 其实,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刚刚主宰了一小会儿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可是大人一声令下“时间到了,我们该走了”或者“就这些,再也没有了”,就要将他们自我掌控的权利夺走,想一想,他们又怎会乐意呢?
7 ]7 Z- q4 g9 Y" a
" P# O2 ?% i. C. e" n( _$ f0 Z( T' k 父母往往说到做不到8 `" v, j+ V! p B" l0 ?5 q
8 ^: H7 `% f; {0 ~. c2 }' b2 X9 \+ b7 q
大人自以为能探究孩子的内心,其实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们敏锐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当大人宣布“孩子,你还可以玩10分钟”时,最终他们得到的时间可能只有5分钟,也可能长达30分钟。他们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并不那么坚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发脾气、撒点儿娇、软磨硬泡、撒泼打滚,或故作可怜,让大人有所松动,而事实上,家长们往往也遂了他们的心愿。
4 N, d2 S# T. V8 u* S
y8 k; ^9 L6 S y6 m$ `' h 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觉呢? + ]6 R7 q5 u, g; K4 J
1 j& L+ o F9 w; L; J7 m! A$ D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线
, e1 N4 o) i5 F3 ^& _# J n
1 a$ ?7 V3 S) N8 }6 b' k4 E; j 与其给孩子一颗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们的央求,而再给第二块糖果,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两颗糖果”;与其告诉孩子该关电视睡觉,之后因经不住他“再多看5分钟”的软磨硬泡而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声明“你还可以多看10分钟”。妥协让步无异于奖励孩子依靠纠缠不休而达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应让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线。
" V& U* F% J. x) ~2 j8 Q& I/ U* g! W, n/ {
第二步:做好离开的准备
9 q( e" O: X3 C. }0 G# C
& O# ]" o) ?$ b" w8 W 举例来说,你带着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们该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还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钟。”在时间到之前你应该做好离开的准备,把东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别。等10分钟一到,就对孩子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然后立刻抬脚走人。如果不这样,下次你说“时间到了,我们走吧”时,孩子很可能将你的话当耳旁风。# o8 M& z0 O N9 F2 p
* c1 D6 |) ?0 i0 O% Z
第三步:保持平静不妥协
* d( W$ n9 q& V2 K2 ]% W
Q) g& ~) e& p: h# K) A" h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会耍五花八门的小把戏,这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妥协。
9 a% b4 l/ e& W/ a4 K
6 a6 M% D b% A6 ~6 f1 A8 J8 `$ Z 如果孩子赖在地上不肯起来,不要理会他。将目光从他身上移开,然后微微转身,装作要离开的样子,一般情况下,他会跟上来。! Y$ l& N" _! C6 \; d6 @% c6 l
# r$ J0 l7 H+ N' l# J8 v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来。此时应尽量保持平静,并将你的脸转向一边,不要与他面对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会,也不要计较他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之类的气话。' B" E; u) d. P
_5 J0 R6 n! `' L# n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给他一个“警告”,告诉他可能会面对什么“后果”。为了让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东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计划,如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不让孩子看电视,不让孩子玩最喜欢的玩具等等。
$ D9 i: k+ {/ [9 x/ I @) H2 |# b% M/ S6 V" h1 f' n
我敢保证,在以后应对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时,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