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Q. l, V1 w: W t( Z) s- D 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日军蓄意制造并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86年过去,对于很多战争受害者来说,战争的梦魇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和消逝。比如那些在日军细菌战中存活下来的人,病痛和伤口永久地留在他们身上,折磨着他们。
衢州细菌战受害者朱土文,柯城区华墅乡三官岭村人。受细菌战伤害,右腿溃烂70多年。(图源:中国青年网) 在这些细菌受害者的背后,始终站着一位坚强而瘦弱的中国女人——王选。她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与那场细菌战有关的斗争——细菌战跨国诉讼,田野调查和研究,以及细菌战受害者的关爱上。她今年已经65岁了,不再年轻,却依然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
; H4 n2 R9 F$ ]0 b v2 g她这一次走入公众的视线,是因为近日她在网上开通了一个“问吧”活动——解答网友关于日军在华细菌武器使用真相及受害现状的问题,网友们纷纷提问,再一次将细菌战推到人们面前。& p5 H- x/ K1 O! N- A
王选年岁渐长,依然奔波在与细菌战斗争的路上。(图源:浙江在线) 为何会执着于与细菌战的抗争始终不放弃?
) |1 T: d' _) r2 q' d& }$ N- i王选将自己与细菌战的纠葛归结为两个字:宿命。
8 |) q2 X9 U* ?她的生日是8月6日,1945年的这一天,美国向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她生于上海,后插队落户到义乌崇山村——父亲在那里长大,村子里鼠疫最厉害,叔叔未能躲过,去世时只有16岁;她本是学英语的,想去美国留学,最后偏偏又去了日本……正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她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价值。
9 M4 ~8 g# \& ?( ~9 H. N' W; m* P那是1995年8月一个明媚的早晨,王选坐在日本姬路市的家中读《日本时报》。不经意间,她看到一条简短的新闻,说的是首届731部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哈尔滨召开,几位年老的中国农民准备起诉日本政府,控告其在二战期间使用细菌武器。报道还提到,几位农民来自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7 T) R/ o6 U* I0 R4 C- g2 f3 V
崇山村细菌战受害者控诉侵华日军罪行。(图源:金华新闻网) 看到这条新闻,王选一下子跳了起来,在心中喊道“崇山村,我的家乡”!那些与之相关的历史记忆也被激活:1942年的一天,一架日军飞机低低飞过这座浙中小村的上空。十几天后,村子里爆发可怕的瘟疫,400多名村民痛苦地死去,但当时无人知道灾难的原因,后得知是鼠疫。据义乌市档案馆资料,1941-1944年,义乌共有1300余人死于鼠疫,其中一些村庄的鼠疫就是从崇山村传出的。" t3 u" V3 n8 m9 x& I ^! _3 y
当时,为了毁灭罪证、防止鼠疫蔓延危及日军自身的安全,残暴的日军在1942年11月18日拂晓前,派100多名日军包围崇山,焚毁村庄,420间古建筑和民房化为废墟。后来,一支自称防疫部队的日军还来到崇山村,把这里变成活体解剖的实验场。
! _% Q0 v4 z6 ~' T2 s* \王选家有8位亲人遇难。
3 G- f& H5 @6 M. o. ~& u国仇家恨之下,王选义无返顾地加入到日本细菌战调查团。她频繁往返于中日之间,悉心收集证据。1997年,中国第一批原告起诉时,王选收集到了180名中国受害者的资料,大家将她推举到原告代表团团长的位置。当时原告团还指出,侵华日军在1942至1945年间,曾经在中国设立了60个细菌部队和支队,据非官方统计约30万中国人死于那场细菌战。' b; H, o& e" b) x! O
2003年,历经28次开庭,中国180位日军细菌战受害者诉日本政府一案迎来败诉的结局。东京地方法院的大法官认定,日本声名狼藉的“731部队”确实在日本军部的命令下使用过生化武器。但是大法官拒绝了原告的赔偿要求,理由是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原告没有权利向日本政府索讨赔偿。 从1995年到2003年,王选在细菌战的道路上整整走过8年。8年间,她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积蓄。她一次次地带着年迈的受害者,来到日本的法庭。上诉时有好几次她孤身站在法庭上,哭着打官司。
. ` Q7 l" j3 S6 i- l( {, k但她从不动摇,“我已经看到了伤害,就不可能再背过身去,装作不知道!”9 f( n/ N1 K; q* o6 t
代表中国受害者28次走上日本法庭的王选(前排左二) 凭着那份执着和斗志,王选的名字和照片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她还被CCTV评为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 ?1 I1 ?8 ]0 e; X败诉之后,王选并未停止索赔的诉讼。就在2005年3月,王选带着原告等10人进入日本内阁总理府,向当时的内阁总理大臣小泉纯一郎和外务大臣町村信孝请愿。出面接待的是内阁的两位官员。; t& k3 ?7 q3 V7 o1 J
王选在内阁府请愿。
" s' R1 ?# T' n* Z
! L/ `8 S6 S5 z% U' p1 {/ \ ]8 X# O7 n0 Z, m/ p
' h. D6 s4 g s# u( |7 y ?8 a" g& E' h7 l0 i0 D
# f. O0 ~ g; e0 D G$ ^; |- Z; z2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