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本月16发表的独家报道称,中国在今年8月份试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依照该媒体的描述,此次试射和以往不同的是,导弹在进入轨道之后进行了“环球飞行”,随后才重回大气层进入“高超音速滑翔”阶段,不过战斗部最终在偏离目的地30多公里的地方命中。金融时报着力描述了这款不知名的新型武器所蕴藏的威力,称目前现有的所有反导和预警体系都无法做出有效应对,而金融时报发表这份充斥着“中国威胁论”的文章之后,还采访了不少美国军事专家,进一步烘托“中国导弹技术破坏战略稳定”的紧张氛围。
对于英国媒体的这篇“独家报道”,国内有军事专家专门进行了解读,首先,中国进行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并不是秘密,但是报道中提及所提及的高超音速武器试验并没有经过严格证实,既没有可信的消息来源,也没有切实的证据加以证明。
其次,假设报道中披露的信息都是,那么这枚不知从何而来的“高超音速武器”,在真正的作战效果上反而是倒退而不是进步。“环球飞行”看似威力强大,可是对于高超音速滑翔导弹而言,“入轨”以及“重返大气层”将会占用大量载荷,而将载荷直接送入近地轨道,这种武器的构思甚至比钱学森弹道还要极端、可怕,尤其是能够用于“环球飞行”的高超音速滑翔导弹而言,这种载重比例将会削弱战斗力的威力,反而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选择。因此即便这种新型武器可以做到“打遍全球”,但是威力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下降,因此即便能够对现有的一切反导和预警系统构成极强的突防效果,可实战效果并不理想。更何况这种类型的高超音速武器也不是中国首创,美国的X37B在轨高超音速项目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可是至今也没有被美军用作军事目的,而这种飞行器恰恰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上的其它科目时有显著的提升效果,例如前沿构型的研所,数据收集等等诸如此类。
因此中国可以分析判断出来的结论,为什么美英两国却对此视而不见?这并非是因为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恰恰是因为美国对于高超音速武器十分了解,才能够借机混淆视听、颠倒是非。
过去由于美国受制于中导条约的束缚,无法在中程导弹上有所突破,可是随着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了一系列条约,如今美国开始将军控议题当做筹码摆在谈判桌上。美国近些年一直主张将中国拉入新中导条约谈判,并且还动用舆论工具攻击我国的中导技术研究,极力鼓吹和煽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就是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来逼迫中国放弃中导,如此一来美国在第一岛链所承担的军事风险将会大大降低,短程导弹不足为虑,远程导弹更多是战略威慑,最具有实战意义的中程导弹一旦被抹除,美国将重新拥有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霸权。
值得一提的是,在削减核武器方面美国也抱着同样的想法,动用一切可以抹黑栽赃的手段,污蔑中国在进行核武库扩张,拿着似是而非的证据四处诋毁中国的核政策,美其名曰要打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却坚决不提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已经十几倍于中国。美国寄希望于中国可以“自废武功”的企图是不可能得逞的,中国作为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既不会效仿美国搞称霸,也不会自断手脚、任人鱼肉,再多的舆论造势也无法掩盖美国意图永固军事霸权的野心。